台灣導演趙德胤最新作品《灼人秘密》(Nina Wu)登上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Museum of Moving Image,MoMI)院線首映的前夕,紐約時報刊登影評人碧翠絲‧羅伊薩(Beatrice Loayza)撰寫的影評,盛讚《灼人秘密》對娛樂業黑暗面的刻劃饒富層次,深具吸引力,身兼《灼》片編劇及女主角的吳可熙在電影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令人印象深刻。
《灼人秘密》描述居住在台北的網紅妮娜,終於等到機會主演大片《蝶戀》,這部尺度大膽的劇情可以讓她的星途從此一帆風順,因此她戰戰兢兢地答應全裸的場景。她時常被提醒身為專業演員不該介意任何形式的演出,也須接受暴躁且瘋狂的天才導演幾近羞辱地對待。女主角一直重複說的台詞「他們不只摧毀我的身體,他們也要摧毀我的心」,解構了身體和靈魂。當導演的特寫鏡頭緊跟著妮娜的臉,如同偷窺者般看到飽受折磨的情緒,「妮娜的表演最終成了她的真實。」
羅伊薩指出,片中的女主角是父權體制下的被壓抑者,也是受害者,在導演趙德胤赤裸剖析下,《灼》片不只是一部呼應Me Too運動的電影而已。羅伊薩認為「這部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並沒有參雜訴苦和說教的意味,而是透過妮娜完整呈現出女性被剝削虐待下的傷疤,讓觀眾無法移開視線。
羅伊薩提到,《灼人秘密》讓她想到大衛‧林區(David Lynch) 2001年執導的黑色懸疑片《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當一起試鏡的對手心懷忌妒,用各種光怪陸離的方式入侵妮娜的生活時,「戲中戲」和現實不斷交織前後跳躍,讓觀眾無法分辨電影中的虛實真偽。
此外,專業電影網站Reverse Shot於3月25日以「自由鬥士」為題,刊出專訪趙德胤導演。專文指出《灼人秘密》是一部醉人的驚悚片,也向強權和性剝削提出控訴,敘說被剝削者面對的現實及遷徙者追求溫飽生活的困境。趙德胤訪談中娓娓道來,以實驗冒險的精神拍出《灼人秘密》,追求新的電影語言。他說自己的背景與女主角相仿,從社會的底層往上爬,窮人和遷徙者常常沒有太多的選擇,有時明知是陷阱也得走下去。和他過去拍攝的電影一樣,最終都是討論全球化的議題和故事。
趙德胤在大學時代利用各種方法看了上千部電影,自認為很像瑞典名導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中的主角。他也提到曾在金馬學院受到侯孝賢導演的啟發,他說「侯導知道我來自緬甸,解釋了我們為何不能像好萊塢那樣拍電影。他打開了我的大腦,讓拍電影變得容易。」
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合作舉辦趙德胤專題線上影展,將從3月26日至4月11日同場加映趙德胤過往5部代表作,包括《14顆蘋果》(14 Apples,2018)、《翡翠之城》(City of Jade,2016)、《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2016)、《冰毒》(Ice Poison,2014)及《歸來的人》(Return to Burma,2011)。
紐約時報影評網址連結為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5/movies/nina-wu-review.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Reverse Shot專文網址連結為http://www.reverseshot.org/interviews/entry/2776/midiz。
(圖由Film Movement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