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雲門舞集「《風.影》意象」

  • 發佈日期:2008-04-01

2008年4月3日星期四,下午2點及晚上8點(僅此一天共兩場)

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藝術家蔡國強和臺灣編舞家林懷民聯手打造之作品,將與《蔡國強:我想要相信》展覽同步展演。

“雲門之舞舉世無雙。它呈現獨特,成熟的中國編舞語言。這項亞洲舞蹈進化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福賽思的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對歐洲古典芭蕾的影響。”—歐洲舞蹈雜誌

“蔡國強在其藝術中,藉由融合古今,創作出一種詩意的類比,並在當中注入其社會評論及不時穿插的藝術史史料。”—藝術論壇

藝術家蔡國強和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共同構思的「《風.影》意象」將於(2008年4月3日星期四下午2點及8點,假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演出。這齣多元媒體舞蹈作品,是為古根漢美術館場地特別量身訂做的「流動裝置藝術」。該表演由「作品與過程」機構和古根漢美術館聯合製作。

本節目由李敦朗暨亞洲藝術中心,台北誠品畫廊,中華民國(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協助實現,並獲得日晒公司和諸多個人慷慨解囊支持。

蔡國強於1981至1985年就讀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他所發展出的視覺藝術特有表現手法,足可比擬戲劇或電影導演。他凝聚並引領各地藝術家攜手合作,實現他的爆炸計劃、裝置藝術和社會性計畫。

視覺效果強烈,引人深省的《風.影》,2006年於臺灣國家劇院首演。這是蔡國強與林懷民首次合作。這項合作,緣於林懷民因雲門繁重的行程,無法參與蔡國強邀請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和閉幕式的創意小組,轉而邀請蔡國強為雲門構思舞臺視覺創意與設計,《風.影》於焉誕生 。蔡國強視該作品為「流動的裝置藝術」,而不只是「舞蹈」的作品。

因應古根漢建築特色而量身打造的「《風.影》意象」,舞臺設計呈現出物體動作黑與白、光與影的單色調,再搭配舞蹈燈光及蔡國強的爆炸投影,舞者因而得以創造出一連串充滿對陰影與投射的暗示。波湧的旗幟和舞者背上的天使羽翼,讓人窺見風的實體,而無終無止傾瀉的黑色絲綢瀑布及舞者黑色緊身衣,則指涉出一切物質的陰影。此一合作計畫,再一次標示出蔡國強在火藥畫中,以人體做為創作主題的興趣。

「《風.影》意象」,將由林懷民與蔡國強在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的彼得.比.路易士劇場(The Peter B. Lewis Theater)現場討論揭幕,穿插《空中風影》以及《風.影》舞蹈影片片段,並由亞洲藝術部的資深策展人亞歷山大•蒙羅 (Alexandra Munroe)擔任主持。中場休息後,「《風.影》意象」將於萊特圓形廳 (Frank Lloyd Wright rotunda )進行演出。

本次蔡國強回顧展的核心節目「《風.影》意象」僅演出一天。

展覽/演出地址:

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第五大道1071號,89街口

1071 Fifth Avenue at 89th Street

地鐵4、5、6號線至86街

門票:

貴賓票80美元,一般票50美元

民眾可於3月10日起週一至週五下午一點至五點,撥打212-423-3587電話訂票。詳情可上guggenheim.org 或 worksandprocess.org網站查詢。

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

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創建於1937年,旨在推廣民眾對於當代藝術、建築和其他視覺藝術表現形式的鑑賞和理解,並提供藝術品的收藏、保護及研究。基金會藉由優質的展覽、教育活動、研究議題、出版品等工作,致力實現此一要務,並透過美術館和其他文化合作單位的特有網絡,吸引並教育日趨多元的全球觀眾。目前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共擁有三座美術館—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古根漢美術館、位於威尼斯大運河畔的佩琪古根漢收藏館(The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以及拉斯維加斯古根漢姆修道院美術館(The Guggenheim Hermitage Museum)。基金會也為另外兩所在歐洲以古根漢命名的美術館提供規劃和管理—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The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及柏林的德意志古根漢(The Deutsche Guggenheim)。每年近三百萬觀眾的訪客紀錄,使古根漢系列美術館,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且最常被造訪的的文化機構之一。

作品與過程

「作品與過程」機構 (Works & Process),長期以來便引領著藝術潮流。透過二十三年逾三百餘部作品,該機構開闢出一條藝術新領域並匠心獨運地展演融合表演與討論於一爐的精緻節目,提供了民眾接近當今引導潮流的表演藝術家、舞蹈設計家、作曲家、作家、導演的嶄新途徑。該機構擅於發掘紐約特有的天才藝術家,並藉由獨特設計的活動,讓藝術家得以與表演者及觀眾進行雙向對話並彼此激發,,因而該機構活動票券經常預訂一空,擠滿了大批反應熱烈的觀眾。每場在由萊特設計的285席小劇院活動落幕後,緊接著在美術館圓形大廳為觀眾和藝術家舉辦的招待會,更延續劇場內難得的親密性。這種特殊活動風格,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描述為「一系列受歡迎的創意開啟過程」,《村聲》(The Village Voice)稱為「具啟迪性的」,《紐約客》則譽之為為「超凡絕倫」。 二十三年多來由瑪麗.夏普.克讓森(Mary Sharp Cronson)指導的作品與過程機構,一直以來廣受藝術家和觀眾尊崇。

作品與過程機構主要由 The Peter Jay Sharp Foundation贊助。其餘贊助為The Brown Foundation, Inc., The Geoffrey C. Hughes Foundation, The Christian Humann Foundation, Louisa Sarofim, Rockefeller Brothers Fund, Inc. 和 The Evelyn Sharp Foundation等。

古根漢作品與專案機構部分贊助來自紐約市文化事務局公共基金(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和紐約州藝術委員會州立代理局(New York State Council on the Arts)的支持。

詳細資訊、媒體公關票、照片及採訪預約,請洽詢:

紐約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

媒體與公共關係部主任

貝契•埃尼思 (Betsy Ennis)

電話:212 423 3840

電子信箱: publicaffairs@guggenheim.org

古根海姆作品與過程機構總經理

杜克•丹恩 (Duke Dang)

電話:212/758.0024

電子信箱: ddang@worksandproces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