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紐約第五屆「亞洲當代藝術週(Asian Contemporary Art Week 2008)」-- Snake Alley

  • 發佈日期:2008-03-20

週一至週五 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展覽地點:The Gabarron Foundation Carriage House Center for the Arts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為參加紐約第五屆「亞洲當代藝術週(Asian Contemporary Art Week 2008)」活動,特邀請策展人Eric Shiner策劃「Snake Alley」展覽,計有17位台灣藝術家作品於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及The Gabarron Foundation Carriage House Center for the Arts展出,展出形式包括數位輸出、錄像、繪畫、聲音裝置、空間裝置。


「Snake Alley」展覽構想,源自策展人Eric Shiner於2007年底參觀台北市萬華區之印象及觀察台灣藝術家作品所引發的靈感,Eric Shiner以其所理解之萬華區歷史,對照台灣藝術家創作發展而策劃。Eric Shiner在策展論述中提到,萬華區位於台北市中心地帶,是台北市最具有歷史意義地區之一,亦是古老宗教建築龍山寺之所在地,萬華區「snake alley(即華西街)曾經是台北城紅燈區主要起緣地,也是吸引觀光客的繁華區域,四處可見蛇與烏龜等動物展示於籠中,傳聞渠等生血有益健康且有壯陽功效,故常被當場宰殺以汲取生血供顧客飲用。直到台灣政府在1990年代立法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並據以執行,才抑制了當場屠宰、怵目驚心行為。現今華西街有許多飯店、餐館及商店,是台灣知名觀光夜市區,但也承載著台北城過去的秘密,在概念及歷史脈絡上,是許多台灣藝術家一再反覆思考探索的主題,並呈現在創作中。在「Snake Alley」展覽中,這些傑出的台灣藝術家,呈現台灣過去20年來之政治、經濟、人文地理風貌之改變,及其對藝術家產生之衝擊與影響,這些藝術家檢視身分認同、性別、政治及環境等議題,創作具批判性作品,有著各異其趣的表現型式與風格。


張乾琦兼具藝術家及攝影記者身分,其最為人知作品為「龍發堂」黑白攝影系列作品。在「Snake Alley」展覽中,張乾琦的「囍」攝影作品探討目前台灣外籍新娘議題,愈來愈多台灣男性透過仲介至越南挑選新娘,張乾琦記錄最初開始挑選、辦理相關手續到集體結婚的整個過程,從「囍」這一系列攝影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可看到他們臉上流露出陌生、順從與緊張興奮表情,同時也讓觀者省思外籍新娘所可能帶來的社會改變及相關議題。


張耿豪與其雙胞胎兄弟張耿華經常共同創作以科技及暴力為主題的機械作品,在「Snake Alley」展覽中,張耿豪展出數位輸出作品「殺手藍調」,畫面的藍色背景中間是一支以黑色尼龍布包裹的機關槍,藉著將致命武器包裝在美麗外表之內,張耿豪試圖呈顯世界中的戰爭與暴力包裹在一種柔性的表像之中,同時媒體的報導包裝使戰爭暴力本身似乎也變成一種消費性產品。


常陵的油畫「群放馬」,將中國傳統主題如動物及自然,與當代議題如戰機及突變身體結合在一起,畫中肥胖神祕動物居住在一個充滿戰爭暴力的世界,暗示世界末日即將到來或是已經發生了?


吳天章作品,常常出現兩個像小丑般長像一樣的奇怪人物,一起划船或是一起騎腳特車,此次展出作品「日行一善」,兩個臉上露出奇怪、虛偽、邪惡微笑的小丑抬著一個救護架,救護架上受傷的人物也同樣露出做作詭異笑容,呈現一種滑稽怪誕氛圍。


周書毅為舞蹈家,曾於雲門舞集二團「春鬥」中客席演出、並參與「拉芳舞團」創團首演「37art」,與舞蹈家許芳宜演出桑吉佳作品「雙人舞」。周書毅的創作型態,融合舞蹈、劇場、影像與肢體表演,此次周書毅將在「Snake Alley」展覽中進行裝置藝術,並於現場進行表演,其表演形式看似即興,確是經過反覆演練,探索社會環境、空間與身體之關係。


侯怡亭為女性藝術家,利用自己影像作為創作主題,主要在探索空間與身體的關係。侯怡亭在其早期錄像作品中,將自己打扮成一個穿著螢光網狀服裝、帶著螢光黃色假髮,性感但沒有臉蛋的人物,利用投影將各種可能的自我影像透射到作品中,結合了幻想與真實的可能性,此次展出侯怡亭的「篡位者11」,影像重疊模糊變形,產生一種難以分辨真實面貌的迷離狀態。


華建強的壓克力畫「能源運補機」,創造了一個奇幻世界,畫面是一隻神秘巨大鳥禽,鳥頂長出電源線或傳輸線,幻想人類將鳥類改造成能源補給的中繼站,可以提供卡拉OK、油管、網路傳輸等便利人類生活的能源與設備,這是藝術家嘲諷人類一方面渴望親近自然,一方面卻又為了滿足便利而去改造自然的矛盾思維。


黃世傑代表台灣參加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經常利用廢棄塑膠袋、寶特瓶、遙控器、玩具、馬達等材料,創造新奇、閃閃發光且帶有聲音像玩具般作品,此次黃世傑將於Gabarron Foundation進行大型空間裝置「OC-X08」,利用白色長型塑膠袋,像白蛇般纏繞、捲曲在整個空間裡,與展覽主題名稱「 Snake Alley」相互呼應。


顧世勇於台南藝術大學任教,在「Snake Alley」展出的錄像作品,是其空間裝置作品「經歷的震驚粉碎了經驗的光暈」一部分,該作品是一件懸吊在天花板上的人骨水晶燈,璀璨的水晶燈,將整個空間營造出一種儀式性的華麗詭異氛圍,觀者有如莫名進入一個已結束或即將舉行的神祕祭典,此次展出作品為上述作品延伸的影像作品。


郭慧禪,亦是女性藝術家,其展出作品「白瓷磚」及「藍鐵門」,係利用自身影像與空間環境結合,將自己全身塗成與建築、自然或都市景觀一樣顏色,像變色龍的保護色般隨環境改變自身顏色,與週遭環境融合,藉著將自己融入建築環境之中,呈現她所生活的環境。


藍元宏展出數位輸出影像「沉默之處」,也是以自身身體作為創作主體,郭慧禪作品是將自己變色融入環境中,而藍元宏令人無法直視的作品則是將自己誇張地凸顯出來,躺在床上的人體,冒出突變、異形器官,像是人體中毒或經過核爆後的效應,充滿怪誕、恐佈或令人作噁反應。


林欣怡展出影像藝術作品「新物種」,將自己轉化為身處未來世界、亞熱帶叢林裡的仙女,身體有許多插座,以植入養份、能源及資料,半機器人角色常常出現在林欣怡作品中,探討科技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袁廣鳴展出錄像作品「逝去中的風景」,為其2007年創作的新作品,延續舊作品「去除」的概念,將蒼翠繁茂綠葉的葉脈完全去除,藉著使用影像處理技術,將自然中的重要元素去除,袁廣鳴製造了一個並非真實存在的人造自然。


徐瑞憲,為機械動力藝術家,其作品常帶有機智的幽默感,擅長以舊機器零件、馬達、風扇皮帶及齒輪等工業產品,創造大型而精巧的機械雕塑。此次展出作品「之間」,是兩個標準廚房用金屬垃圾桶,觀者踩踏腳板,垃圾桶蓋自動掀開時,會無預期受到驚嚇,有如獅吼般的嘈雜謾罵聲及嬰兒哭泣聲隨即響起,徐瑞憲企圖呈現在相同的時間與空間中,生活環境週遭的陌生人物,所產生的各種對話或聲音,探討同一時空裡,人相互之間的關係。


曾御欽是2007年德國文件大展(Documenta in 2007)惟一受邀參展的台灣藝術家,最近並獲得國巨科技藝術獎,現正於紐約Location One駐村。曾御欽的作品關注孩童時期發展出來的自我及青春時期的恐懼、夢想及秘密對生命過程的影響,其錄像作品多以孩童為主角,藉由兒童時期的不確定感及追求某種東西,創造一種具美學語彙的影像,並讓觀者思考過去的記憶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此次展出「其實我都知道」錄像作品。


游智皓是小說家也是攝影家,不論是以書寫形式或是黑白攝影方式,他帶我們回到過去的時光,其「低限」系列攝影作品,記錄台北舊工廠影像及廢棄建築空間,呈現了台灣即便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態下,仍然存在很多閒置廢棄或髒亂空間。


翁郁琇為居住在紐約的台灣女性藝術家,此次展出裝置作品「Jellyfish Lamp」,像透明水母般發出白光,並伸出觸角像是感應器般的搜尋外界的動態。


策展人Eric Shiner在Pace University教授亞洲藝術課程,並擔任獨立策展人,曾為日本協會及相關藝文機構策劃展覽,在2007年11月間策劃第一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Asian Contemporary Art Fair)主題展覽「Simulasian」,為雙策展人之一;此外他亦身兼藝評,為Art AsiaPacific Magazine撰述文章。


「亞洲當代藝術週」係由亞洲協會結合紐約地區重要之藝文機構,組成亞洲當代藝術委員會(Asian Contemporary Art Consortium),並由策展人Leeza Ahmady為總策劃,統籌主辦以亞洲當代藝術為主的展覽、演講、表演藝術等等活動。本年度「亞洲當代藝術週」舉辦時間為3月15日至24日,參與之藝文機構包括蘇富比拍賣公司、紐約現代美術館、古根漢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日本協會、亞洲協會、皇后美術館等紐約地區46個美術館及畫廊,估計超過 100個亞洲藝術家作品展出,期間並由主辦單位邀請25位藝術家舉辦演講座談及表演藝術活動。


展覽名稱:Snake Alley (Part I)


策展人:Eric Shiner


展覽地點: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二樓, 1 East 42nd Street. NYC 10017


展覽時間:2008/03/19—2008/04/17


開幕酒會:2008/3/19 (星期三) 晚上6時至8時


週一至週五 上午9時至下午6時


週六 上午9時至11時


參展藝術家:


張乾琦「囍」(攝影專輯)、張耿豪「殺手藍調」(數位輸出)、常陵「群放馬」(油畫)、周書毅空間裝置及現場表演、侯怡亭「篡位者11」(數位輸出)、華建強「能源運補機」(壓克力畫)、顧世勇「經歷的震驚粉碎了經驗的光暈」(錄像)、郭慧禪「白瓷磚」及「藍鐵門」(數位輸出)、藍元宏「沉默之處」(數位輸出)、林欣怡「新物種」(數位影像)、徐瑞憲「之間」(聲音裝置)、曾御欽「其實我都知道」(錄像)、游智皓「低限」(數位輸出)、吳天章「日 行一善」(數位輸出)袁廣鳴「逝去中的風景」(錄像)、翁郁琇「Jellyfish Lamp」(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