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3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節–微型城市" 8月8日隆重開幕

  • 發佈日期:2013-06-28

由臺灣新銳策展人陳韋晴、賴麗惠創辦之紐約inCube Arts藝術中心策畫的「2013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節–微型城市」展,7月27日起至8月31日於紐約市曼哈坦Stephan Stoyanov 畫廊、布魯克林Residency Unlimited 藝術中心及皇后美術館、NARS 藝術基金會同時登場,包括台灣、日本、韓國、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及印度等國,共有33位藝術家參展,該展與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及鳳甲美術館合辦,由中華民國文化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及臺北巿政府文化局贊助。

伴隨東亞社會經濟發展,帶動了東亞城市都市景觀和建築多元性的雜陳,巨大的城市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亞洲經驗證明了城市可以無限地擴張。而新興亞洲城市的崛起,也證明高密度人口也可以發展出城市生活的另一種可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亞洲都會型城市,發展出快速、便利且高科技的生活型態,在不斷破壞與建設並進的過程中,文化、社會、道德、信仰、生態環境、經濟結構等等也產生變化,外在都市面貌的遽變,可用肉眼觀察,然而內在系統的改變與瓦解則須在顯微鏡下觀察、省思,於是,『2013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節–微型城市』展,即是透過各國藝術家的作品,如抽絲剝繭般地,從小型城市的各種現象對應呈現出整個大環境下的全球化趨勢。

『2013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節–微型城市』展鎖定探討亞洲國家在歷史中被殖民經驗下追本溯源的現況,也向下觀察城市/地方的生活經驗中「向內觀看」的感知變化。二次世界大戰後終止了許多強權佔領,各國在獨立之後拼湊著被抹去的自我歷史、極力追求「去殖民」下的自我認同,試圖重塑在地文化,同時,亞洲各國又依舊深受西化影響,以西方文明為標竿追求進步,甚至以西方的視角實踐「去我」本源,在迷失自我根源與文化中卻忽略了關注「人的內在」,而在超過半世紀的咀嚼與沉澱之後,向外流動的移民與內地的殖民經驗紛紛呈現出「向內觀看」的特質,人文主義的傳統緩緩的再現,造就出現下文化混血的新面貌。

「微型城市」展廣泛地觀察現今社會所默許、苟同、反抗與爭取的各種現象,並提出一連串的提問:進步的理想究竟帶來什麼樣的未來與代價?它是否已將現下的生存環境推向超載的狀態?我們是否在破壞與建設不斷輪迴的現象中得到經驗?工業時代後,鄉村人口大舉移入城市,隨著需求提高,都會區快速蓬勃發展,也帶來整個社會結構及經濟體制的改變,隨著城市發展所帶來的高科技、舒適、便利的生活形式,對環境的衝擊為何?對於處身在這個環境當下的人們又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資訊平台快速發展衍生出全球性競爭、牽一髮動全身的「扁平世界」效應,用網路移動串連世界形成高速孤獨、資訊滿溢的現代生活特質,個體與群體的自然關係因科技而異變,是否消弭了真實在地生活經驗?

「微型城市」展以「時基新媒體藝術」(time-based media art)的方式提出新的定義,企圖統整數位藝術(Digital Art)、多媒體藝術(Multi-media Art)、錄像藝術(Video Art)或科技藝術(Tech Art)等分類,舉凡採用視頻錄像、電影、聲響、音頻、電腦技術、光、網路、動力機械、裝置等媒材創作都在此範圍內。「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節」將成為美洲藝文平台中專注於「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節慶,將透過此創作媒材呈現「亞洲現況」的種種內在與外在系統的變化,用微觀的角度探討對應全球發展的在地影響。展覽內容聚焦亞洲時基新媒體藝術家創作,包含視頻錄像、短片、動畫、動力裝置與即時聲響藝術表演等媒材,來自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與印度等國共33位,他們以自身所在的亞洲為背景,以關聯全球所發生的各種社會問題為基礎進行創作,將呈現「亞洲現下」的內在與外在系統變化,不同的文化混血新貌與城市經驗,用微觀的角度觀察亞洲城市對在地、全球文化的感應。

參展藝術家:

台灣:陳萬仁、江薦新+廖芊喬、周育正、朱駿騰、丁建中、許哲瑜、許家維、林其蔚、蘇育賢、崔廣宇、杜珮詩、王仲堃、王福瑞、吳長蓉

日本:Chim↑Pom 、田口行弘(Yukihiro TAGUCHI)、宇治野宗輝(UJINO)

韓國:鄭然斗(Yeondoo JUNG)、朴峻範(Junebum PARK)

中國:胡向前、田曉磊、黎肖嫻、方琛宇、鄭智禮、王偉健、楊嘉輝

馬來西亞:黃海昌

新加坡:何子彥

泰國:Piyarat PIYAPONGWIWAT

菲律賓:Michelle DIZON

印尼:Tintin WULIA

印度:Chitra GANESH、Gitanjali Rao

「微型城市」展覽活動資訊:

**影片與動畫放映

2013年7月27日 (六) & 28日(日) 2-5pm

地點:紐約皇后美術館(New York City Building, 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 Queens NY 11368)

**主展覽場一

紐約Stephan Stoyanov畫廊 (29 Orchard Street, New York, NY 10002)

展期:2013年8月8日 - 31日

開幕:2013年8月8日(四)6-8 pm

開幕演出:王仲堃(Taiwan)

**聲響藝術表演 & 藝術家座談

2013年8月9日(五) 6:30 – 9:00pm

地點:紐約Residency Unlimited 藝術中心 (360 Court St. unit #4,Brooklyn, NY 11231)

演出藝術家:林其蔚(Taiwan)、王福瑞(Taiwan)、

PADA 江薦新+廖芊喬 (Taiwan)、楊嘉輝(Hong Kong)

**主展覽場二

紐約NARS藝術基金會(38-65 12th St, Long Island City, NY 11101)

展期:2013年8月8日 - 28日

開幕:2013年8月10日(六) 6 - 8pm

策展人:

陳韋晴 CHEN Wei-ching, Joanne

現為紐約inCube Arts藝術組織創辦人、獨立策展人、典藏雜誌社以及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特約撰稿,2007年至2010年擔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企宣總監,統籌4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期間參訪亞洲多國、美國、澳洲、印度與印尼等國藝文機構,執行眾多國際藝文合作案。曾策畫多檔國際展覽如:2012年紐約伊勢藝術基金會「陳張莉:不止」(Jenny Chen: Without End)個展,2007年「倫敦.呼喚 London Calling」展,巡迴台灣與中國兩地、2009年關渡美術館「Joshua Balgos: Whatever It Takes」個展等。藝術評論發表於各大藝術雜誌如:《典藏今藝術》、《典藏投資》、《典藏畫刊》、《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電子報》、《藝術收藏+設計》以及《藝外雜誌》等。

賴麗惠LAI Lih-huei (Josiane)

現居住工作於臺北、紐約兩地。自1997年至2010年期間,任職相關政府部門,包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北文化中心,負責視覺藝術之推動與展覽規劃。派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期間,與北美地區美術館及非營利藝文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其間策劃並協助推廣台灣藝術文化於北美地區,參與當地美術館活動及藝術博覽會。現為獨立策展人及藝術家雜誌海外撰稿人,相關藝術文章自2004年至今持續發表於《藝術家雜誌》。

主辦單位|紐約inCube Arts藝術中心

合辦單位|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鳳甲美術館

協辦單位|紐約皇后美術館(The Queens Museum of Art)、紐約Stephan Stoyanov畫廊、紐約NARS 藝術基金會(The NARS Foundation)、紐約Residency Unlimited藝術中心

贊助單位|文化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臺北巿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特別感謝|Mr. Claude Shumlic Saenz、Brooklyn Artist Studio、北京長征空間、MUJIN-TO Production、奧沙藝術空間(OSAGE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就在藝術空間、山本現代畫廊(YAMAMOTO GEN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