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金馬獎傑出影人趙德胤 攜新片展開美國巡迴展

  • 發佈日期:2018-05-25

備受國際影壇注目的臺灣導演趙德胤,將於6月2日至10日在美國紐約、波士頓與華盛頓特區等地展開其電影巡演,首站將以入選今年柏林影展導演論壇的新作《14顆蘋果》在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展開美國首映,這是趙德胤繼2015年於紐約亞洲協會舉行個人專題影展後,再次帶著他的新作與美國觀眾見面。

趙德胤為緬甸華僑,16歲即到臺灣求學、而後在臺灣工作定居,自2011年拍攝第一部長片《歸來的人》以來,開始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多次入選柏林影展與鹿特丹影展等國際影展,並以《再見瓦城》獲得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聯盟大獎最佳影片,2016年更以「拓寬臺灣電影的領域及定義」獲頒第53屆金馬獎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前曾以作品《冰毒》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趙德胤以自身的緬甸背景出發,電影多描述緬甸華人的離散命運與異鄉人的處境,以寫實的電影形式與創新的美學,在國際影展間獨樹一幟,知名導演侯孝賢曾說「他看到很多我們看不到的事」。趙德胤的電影將移民在邊界流動的生存狀態帶入國際視野,也受到美國策展人的青睞,將於6月2日至10日期間,分別在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波士頓哈佛電影資料館、華盛頓特區費利爾薩克勒美術館放映他的重要作品,趙德胤並將出席映後座談。

籌劃本次巡迴展的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表示,趙德胤是臺灣電影新浪潮後最值得期待的新導演之一,他的電影主題一致,獨特的視覺美學及人文關懷超越國界限制,其創作不但刺激了外界對於臺灣電影的定義與想像,更以他作品題材被世界觀眾看見的必要性,建立他在國際影壇上的位置,透過本次巡迴展,希望能讓美國觀眾看見臺灣當代電影豐富而多元的發展。

本次活動由中華民國文化部贊助、駐美代表處臺灣書院及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共同主辦、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協辦,將於6月2日至10日期間在紐約、波士頓及華盛頓特區等地放映趙德胤5部作品,詳情請上各單位網站查詢。

電影放映資訊(以網站最新資訊為准)
6/2-6/3 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The 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
6/4 波士頓哈佛電影資料館(Harvard Film Archive)
6/8-6/10 華盛頓特區費利爾薩克勒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 and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註記*者為導演出席映後座談場次
《14顆蘋果》(14 Apples) / 2018 / 84分鐘(*美國首映)
「在緬甸,我們常常會在運氣不好時,找算命師尋求改運方式,剛好我朋友那陣子睡不好,去算命時對方跟他說,他必須要帶著十四顆蘋果去作『短期出家』,一天吃一顆蘋果,才能消災解厄。而在緬甸,出家當和尚是相當正常的一件事情,只要你想要,隨時都可以出家,想要當幾天都可以。」聽到這件事情的趙德胤,於是決定拿起手邊相機,開始拍起朋友的「出家過程」,最後更決定把它剪成一部紀錄片。

放映時間:
*6月2日(週六)下午3時30分 / 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
*6月10日(週日)下午2時 /華盛頓特區費利爾薩克勒美術館

《翡翠之城》(City of Jade) / 2016 / 99分鐘
目前正輕快地邁向民主化的緬甸,它的時間並非全然是往前走的。就在緬甸的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正對峙的現在,原本在山區採玉的財團被迫暫時撤離礦區。時間頓時凝住,一批又一批的窮人帶著簡單的鐵鍬,趕往這個暫時不屬於任何人的仙境採玉。他們一齊在天堂做了一個發財夢,其中沒有任何一人希望從這個夢中醒來。本片導演同時是電影裡主人翁的弟弟。

他從小對礦區充滿想像,卻從來不曾看過礦區的他,現在要用影片詮釋這位剛出獄不久的哥哥,要問他為何當時要沉迷於吸毒,為何要遺棄家人?而這也將是一部企圖描繪在翁山蘇姬再度為緬甸人帶來希望的現在,在這個可能是目前亞洲最窮國家,人們繼續在幽暗角落生存的影片。

放映時間:
6月3日(週日)下午3時30分 / 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
*6月4日(週一)晚間7時 / 波士頓哈佛電影資料館
*6月9日(週六)下午2時 / 華盛頓特區費利爾薩克勒美術館

《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 / 2016 / 108分鐘
《再見瓦城》是導演趙德胤籌備5年的泰國、臺灣跨國合拍片,獲得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聯盟大獎」。《再見瓦城》的故事源自於導演趙德胤大姐的「臺灣夢」。許多東南亞的年輕華人,自小到大都想到臺灣打工,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但是,從緬甸來到臺灣,非常困難。於是,許多人偷渡到泰國打工,買假證件,再輾轉來到臺灣。而這個隱藏的「臺灣夢」背後,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

放映時間:
*6月3日(週日)下午6時 / 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
*6月8日(週五)晚間7時 / 華盛頓特區費利爾薩克勒美術館

《冰毒》(Ice Poison) / 2014 / 95分鐘
冰毒,是一種晶瑩透亮興奮劑,吸食後易產生迷幻快感,如同美麗愛情使人暫忘煩憂。田裡收成不佳,為了生計,老人希望兒子去城裡載客,因此抵押了牛,換了摩托車做生財工具。兒子在車站攬客,久久沒半點收穫,直到與三妹相遇。三妹被騙到中國,與沒感情基礎的丈夫生了個孩子,這次專程回緬奔喪。為了早日接回小孩,她鋌而走險載運冰毒,並邀騎車伕一起加入。朦朧白煙裡,兩人迎來恍惚迷離的愛情,卻迷失在毒癮中,再也無法抽身離去。

在拍攝期只有短短十天的情況下,導演以精準場面調度、完整劇情結構,強而有力地道出緬甸在資本主義入侵下的轉變。從農村種地、騎車載客到販送毒品,緬甸人不斷尋找生活出路,卻依舊擺脫不了窮苦。臺灣女孩吳可熙以過人天賦苦練雲南方言,演活緬甸華人角色,與素人演員、製片兼導演摯友王興洪有精彩對手戲。此片故事簡單卻震撼人心,締創眾多影展佳績,更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

放映時間:6月3日(週日)下午1時30分 / 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

《歸來的人》(Return to Burma) / 2011 / 85分鐘
緬甸終於迎來首次總統大選,許多異鄉緬甸人開始對家鄉懷抱希望。遠赴臺灣打工的阿洪與阿榮,也因此有了歸鄉打算,阿榮卻不幸命喪工地,徒留阿洪帶著朋友骨灰,獨自返鄉。遊子歸鄉,卻發現故鄉無比陌生。生活之苦使朋友忘了寫詩,年輕人想遠走高飛。而此時,弟弟終於盼來了望眼欲穿的護照,將赴馬來西亞打工。漂泊,似乎是貧苦緬甸人一生無法逃離的命運。

2008年,遠赴臺灣唸書的趙德胤,在離家十年後第一次返鄉,覺得故鄉無比疏離。2011年,他再次返鄉,拍了這部緬甸電影史上第一部在緬甸拍攝的劇情片,用好比《三峽好人》的深長凝視,看著改變中的緬甸。拍攝期間,緬甸剛選完總統,對外媒有諸多限制,導演以廉價器材、精簡人力,採游擊戰術偷拍,創造獨特電影風格,使世界影人驚呼連連。

放映時間:6月2日(週六)下午1時30分 / 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