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二屆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

  • 發佈日期:2008-11-30

2008年11月6日至11月10日(11am-7pm)
預展時間: 2008年11月6日下午5時至8時
地點: Pier 92, 52nd Street and 12th Ave., Manhattan, New York, Booth 370
參展藝術家 Artist: 郭振昌 J.C.KUO, 李明則 LEE MING-TSE, 洪易 HUNG Yi, 廖堉安 LIAO YU-AN

 

「第二屆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The 2nd Annual Asian Contemporary Art Fair New York, ACAFNY)將於11月6日至10日於紐約市曼哈頓第92號碼頭舉行,6日當天晚間將辦理開幕酒會及預展。本屆博覽會共有來自15個國家超過60個國際性畫廊及非營利機構參展,以亞洲地區之當代藝術為展覽主軸,共同推介來自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孟加拉、菲律賓、新加坡、越南藝術家作品。作品媒材多元豐富,包括油畫、雕塑、攝影、紙藝、錄像、裝置等,都將在此一盛會中呈現。

「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是諸多國際性藝術博覽會中,惟一以推介亞洲當代藝術為主的博覽會。去年辦理首屆博覽會,非常成功,提供蒐藏家難得機會能一覽亞洲當代藝術及親眼一睹最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台北文化中心為推介台灣藝術家,與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展人蔡昭儀)合作,規劃「世說新解」(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ld-Popular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Art In Taiwan )特展,於該博覽會非營利區域第370號攤位展出,推介台灣郭振昌、李明則、洪易、廖堉安等4位當代藝術家作品,該等作品分別由台灣亞洲藝術中心、大趨勢畫廊、學學文創志業、洪易先生藝術工作室提供。

上述4位台灣當代藝術家作品風格鮮明,訴求強烈。此次「世說新解」特展主題乃欲詮釋台灣在全球化過程中,吸納大批國際消費商品文化及流行品味,融合台灣既有草根文化交融後產生特殊之普羅文化,具有高度親和力、世俗性、活潑度和視覺感,是台灣藝術家創作之重要靈感來源。作品特色是利用複製、媒合、混搭、重組相關符號,並以誇飾、荒謬、炫麗等諧謔式手法批判與檢視台灣文化現象,反映台灣於全球化趨勢下普羅文化現象。策展主題明確且具震撼力,足以提供台灣當代藝術現象不同面貌予國際藝術人士,期盼引起熱烈迴響,進而提昇台灣藝術家國際能見度。

 

參展台灣藝術家簡介如下:

郭振昌:1949年出生於台灣鹿港鎮,他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代台灣藝術家,擅於運用台灣社會多變的體材作創作。在其作品中,可以看見其透過傳統神話、預言式的藝術素材,嘗試將中國古今歷史的落差與東西文化的差異,壓縮並置在同一個畫面之中。同時,針對台灣自解嚴以來的種種混亂狀態,試圖透過視覺語言的深化,具體反映出台灣社會與文化的「駁雜」現象。

李明則:1957年出生於台灣高雄,他所創作的風景畫融合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國民間信仰的傳說故事、消費文化符號,他的作品混雜古今、中西交融,都源自於其對於台灣文化社會的觀察與詮釋,同是也是藝術家試圖在現實的縫隙中開闢自主生存空間的精神嘗試。李明則喜歡作白日夢,利用創作的方式將作夢的快樂呈現在作品之中,將現實的風景和虛構的人物重組在畫面之中,他將日常常見的風景變成想像力可以自由旅遊的新大陸。看他的畫,常常不經意的就被其非邏輯性的奇想吸引。

洪易:1970年出生於台灣台中,他的作品用色大膽、自由奔放,線條及型體不受約束,久久讓人難以忘懷。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他生活的點點滴滴。特別是他的用色鮮豔,風格來自鄉間廟宇,散發出濃濃的台灣味。

廖堉安:1979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創作對年輕的廖堉安而言,是生活中的發酵劑和潤滑劑,他慣於利用生活片段不全的經驗,用戲謔和醜化的方式再重組及再造,藉以抒發聲活中的煩悶及矛盾。這次其所展出的作品都是其「自畫像」,這些自畫像不僅僅是紀錄,還是企圖營造一個想像世界的自我。歡迎媒體朋友前往參觀報導,預展時間為11月6日下午5時開始至8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