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五.拉威爾與波麗露(1875 Ravel and Bolero)》由台灣新銳編舞家周書毅編創於2006年,並於2009年獲得英國倫敦著名舞蹈劇院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劇院舉辦之第一屆網路影片比賽(Global Dance Contest)首獎,2010年1月帶領12位舞者赴該劇院演出2場次,觀眾反應熱烈。本次周書毅及其舞者應邀參與2010年第七屆紐約市立中心秋季舞蹈藝術節(Fall for Dance Festival)之邀請,將於10月2、3日在美國紐約市立中心演出兩場。本次演出是該舞作在美國之首演,同時該舞團也是藝術節20個團體中唯一來自台灣的表演團體。
周書毅2006年編創的第一版本,來自於與舞者們集結生命經驗、即興而來,到現在歷經數個版本的精練,以及個人在世界各地駐村演出創作,其對城市生活的細膩觀察與自省,皆成為此作源源不絕的養分。就像樂曲予人的感覺,不斷重複的主旋律,卻有分秒不停變化的強大力量,一如不斷前行的人生,既規律又無常。這也成就《一八七五》的特色,每回演出都隱含了創作者與舞者的心路歷程,彷彿時光同時流逝與累積,而我們在每個迴旋與落地的動作間反思、重複生命的步調。
舞作以拉威爾出生的年份為名,連結到他人生最後一首曲子,四個數字代表一個年代,也如同生命的神秘密碼,直解創作的誕生與再生,生命的意象得以在年輕舞者的身體上延續。同樣的隱喻,也運用在服裝和舞台視覺上。周書毅翻出媽媽阿姨們衣櫃中的花洋裝,復古樣式與青春肢體的結合設計,在一片綠草地舞台上,激盪出美好年代的舊時記憶,充滿昨日的等待、今日的憂愁。因此,我們看到舞者以日常動作和抽象的肢體語彙,表達得失與悲喜;以坐雲霄飛車大叫之姿,呈現情緒的矛盾並存。一位身穿紅色花洋裝的女舞者兀自笑著,對旁人輪番的叫囂不為所動,周書毅表示,這就好比草地上的一朵花,必須兀自嬌豔;嬉謔的情境,所要表達的仍是強大的生命能量。這也是為何編舞中設計了許多落下的動作,以此傳達,人生是起伏的大小山,要學習如何能再接再厲地站起樂觀面對前進的風景更迭。
這位年輕的編舞家周書毅,作品多次榮獲各舞蹈大賽獎項,正受到當今台灣舞壇關注的閃亮巨星,也開始在國際舞壇上耀發光采。2003年開始獨立編舞的創作生涯,從舞蹈肢體出發,周書毅不斷挑戰個人創作構思,嘗試多元結合的表演形態。其作品兩度入選兩廳院中正文化中心「新點子舞展」;2004年《路燈》獲選雲門舞集2第一屆種子編舞計畫,更獲「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金牌獎,同年加入驫舞劇場;2009年獲亞洲文化協會及台北國際藝術村獎助至紐約、巴黎駐村;2008年獲選羅曼菲舞蹈獎助金,發表獨舞計畫《從身體出發》;2010年《從身體出發》榮獲丹麥「3rd Cross Connection Ballet 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y Competition in Copenhagen」編舞大賽銅牌;8月受邀參加德國杜塞道夫舞蹈博覽會。
製作團隊:
編舞 / 周書毅
燈光設計 / 關雲翔
攝影 / 陳長志
舞者 / 林祐如、陳怡君、廖苡晴、田孝慈、郭秋妙、田懿葳、湯岫璇、楊雅鈞、潘柏伶、吳睿穎、劉厚辰、陳威宇
*聯絡人: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楊婷媜 (212)6976188 ext. 3;email: tcyang@tpe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