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藝術家蘇育賢及策展人鄭美雅在紐約ISCP駐村開放工作室

  • 發佈日期:2012-05-28

展覽期間:2011年5月12日至2011年5月13日

展覽時間:週六至週日,下午1時至下午7時

開幕時間及開幕地點:5月11日週五下午7時至9時於布魯克林

1040 Metropolitan Ave., Brooklyn, NY1121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甄選藝術家蘇育賢、策展人鄭美雅參加紐約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 (ISCP)藝術村,進行為期4個月駐村計畫。ISCP藝術村每年邀請國際策展人、藝術家駐村,並舉辦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呈現藝術家創作成果;本年上半年開放工作室為5月12日至13日,並於5月11日下午7時在該藝術村舉辦開幕酒會。台灣藝術家蘇育賢將有新錄像藝術作品「椅子」以及策展人鄭美雅將重現「未來事件交易所」等三個策展計畫。


蘇育賢「椅子」這件作品是三頻幕的錄像,透過三個影片去串出一個類似電影敘事的效果,第一個影像在描述一張平凡的椅子如何透過一些廢棄的線材與一個從賓士車頭拔下的標章組合過後成為一個奇異的物件,例如在椅背上方鑲接上賓士的標章,廢電線則組合裝置在椅身,而整把椅子則以倒地的姿態成為了一個奇異的物件,影片當中藝術家與友人在工作室中藉由某種類科學研究的方式賦予它煞有其事的意涵。第二部影片一開頭則是在藝術家工作室外面坐著一位鼓手,隨著鼓手敲打著連擊鐵捲門也緩緩地升上,宛若一個舞台揭幕般,裡頭則是一支樂隊演奏著「快樂的出帆」這首台灣老歌,伴隨著音樂,椅子從工作室裡頭慢慢自行移動了出來,就像是在替這把椅子送行一樣。第三部影片則是那把椅子在不同的城市空間中自行移動,整個畫面頗令人發噱,最後椅子則濳入了夜間的美術館,椅子發著光芒穿梭在各個黑暗的展覽空間中。


鄭美雅的策展計畫「未來事件交易所」,探討及反映對於藝術創造、製作及價值的疑問。最近一些國際經濟事件,讓藝術圈重新檢驗對以製作為主的藝術領域及藝術系統固有的,與交流及慾望之間關係。當當代藝術的發展逐漸向一連串的社會行動、表示或那些改變對完成品與藝術品需求的參與過程靠攏時,蒐藏家及捐助者正面臨了一個新的挑戰。「擴增世界」的參展作品包括了游擊行動、實境遊戲、動畫、錄像等等多元媒材,以日常性的介面(Interface)開發出介於實境與虛擬的界域(Realm)。這個展覽同時也希望討論數位藝術展覽可能的形式,並討論科技作為介面所隱含的社會性,政治性以及文化性的面向。


藝術家蘇育賢,1982年出生於台灣,目前工作且生活在台南。個展有「小生活」2008年於韓國光州美術館,「我是冥王星」2009年於台北非常廟藝術空間,並參與了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除了身為創作者,蘇育賢同時也策劃展覽,如「COQ」2009年於關渡美術館,「oopject」2010年於台北耿畫廊,「小動物主體」2011年於台南海馬迴光畫館。


策展人鄭美雅,1975年出生於台灣台南,英國米德賽刻斯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畢業,2010年赴日本3331千代田藝術中心駐村。同年與台灣多位策展人及藝術家籌辦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曾任台北市當代藝術館策展人、”在地實驗”展覽經理。多次發表文章於典藏今藝術、畫廊雜誌、藝術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