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雲門2「好玩、好勁、好威」 — 林懷民稱青年編舞家「在網路浪頭上的衝浪者」2月8日至12日紐約首演見真章

  • 發佈日期:2012-02-02

在華人世界與世界舞壇,無疑將雲門舞集與林懷民劃上等號。想到林懷民,就想到「雲門」。但是在台灣,雲門有著另一個面向:「年輕的雲門2」。享譽國際的台灣雲門舞集是紐約常客,雲門2則是在開春後,由林懷民領軍首度到訪紐約,於二月八日至十二日為現代舞重鎮喬伊斯劇院(The Joyce Theater)二〇一二年春夏舞季做開幕週演出。此行雲門2於喬伊斯劇院演出四場,帶來四位台灣青年編舞家,布拉瑞揚、黃翊、鄭宗龍與伍國柱的五齣膾炙人口作品《出遊》、《Ta-Ta for Now》、《流魚》、《牆》與《Tantalus》,並且在紐約的票房爭奪戰場中,已開出近九成售票率的好成績。


雲門2於一九九九年創立的初衷, 林懷民有感雲門舞集未能擁有更多時間,將舞蹈深入紮根台灣各角落。因此,林懷民邀請知名舞蹈家,同時是雲門第一代舞者的羅曼菲擔任創團藝術總監,招考年輕舞者,網羅青年編舞家,帶領雲門的第二個品牌踏遍台灣。創立之初,適逢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羅曼菲帶領舞團全體到災區,以舞蹈撫慰受創地區民眾的心。多年來,舞團不僅深入台灣超過一百多個鄉鎮市,超過兩百個校園,而「春鬥」則提供青年編舞家創作發表的機會。台灣新生代編舞家伍國柱、布拉瑞揚、黃翊與鄭宗龍都是在羅曼菲與舞團的鼓勵與支持下,獲得發表與成長機會。


一年365天,「雲門2」除了每年春天的創作演出「春鬥」 外,其他的時間,上山下海,在學校禮堂,山上部落的聚會場,醫院裡的穿廊,縣市活動中心,近距離跳舞給當地的大人小孩看。曾有人不解「雲門2到鄉下草根的地方演出,當地民眾真的看得懂?」林懷民則認為「越是草根的地方,越是沒看過很多演出的人,我們更應要端出極致完美的表演,因為最好的作品才能讓人聚精會神,靜心觀賞。」 許多第一次看舞蹈的觀眾,看過雲門2的演出,必定成為忠實粉絲。在台灣與香港,觀眾口耳相傳雲門2「好玩!好勁!好威!」意指舞團威力驚人,鎮伏觀眾的心。


二〇一二年二月,雲門2帶著一個晚上五種風格迥異的作品到紐約喬伊斯劇院。面對雲門2的編舞家個個出身奇特,充滿故事爆發創作能像,林懷民表示,他總是站在傳統的肩膀上尋找自己的聲音,而雲門2的三位年輕編舞家鄭宗龍、黃翊與布拉瑞揚,是在網路的浪頭上衝浪,混身解數,個性十足地表達自我,使他們早已在國際舞台上展露頭角,屢獲大獎。


藝人小S的夢中情人 鄭宗龍


生活中只有拖鞋與舞鞋


鄭宗龍是雲門2屢在國際大賽中獲獎,最受矚目的新銳編舞家之一,德國、澳洲、倫敦、西班牙、義大利、香港都看得到他的作品。二〇〇六年鄭宗龍以《狄德貝許》(Tete Beche)在德國NO BALLET當代編舞大賽獲得銅牌獎。二〇一一年,再度以《在路上》(On the Road)榮獲羅馬與西班牙國際編舞大賽(MASDANZA) 大獎。


鄭宗龍的生活從小就很另類。家裡經營拖鞋工廠,沒事就扛著一大包拖鞋到夜市擺攤,吆喝買賣,直到二十八歲認真開始編舞,才沒有時間再跑街頭。六歲起,為了想跟別人不一樣,鄭宗龍自己報考國小舞蹈班,開始學舞。進了華岡藝校後,只知專注於他的舞蹈,連藝人小S暗戀他,每天固定送早餐,他都無暇動情。大學時因羅曼菲鼓勵,開始編舞。大學畢業後加入雲門舞集,隨團巡迴歐美各大藝術節。後因脊椎開刀,每次練舞太久,舊傷便隱隱作痛。追求完美的鄭宗龍,乾脆放棄跳舞,選擇了編舞,持續在他所熱愛的舞蹈路上前進。


鄭宗龍習慣在腦袋裡拆解再重新建造他眼前的一個建築物,一個杯子,任何一個排列組合,從中得到各式疑惑的解答。紐約行將演出的《牆》,舞評則譽為「以充滿建房子的精準度,足以殺死人的運動速度,包藏強烈的人性與情感。」


排灣族王子 布拉瑞揚


從山谷躍上國際舞台


出身台東金峰鄉排灣族的原住民編舞家布拉瑞揚對紐約舞蹈愛好者來說不算陌生。曾於二〇〇九年與二〇一一年初,兩度受邀於美國現代舞指標性的瑪莎葛蘭姆舞團編舞,布拉瑞揚去年夏天更受邀於美國舞蹈節(American Dance Festival)的 傳承系列「Past/ Forward」,同美國知名編舞家崔拉夏普(Twyla Tharp)與瑪莎克拉克(Martha Clarke)並列委創編舞家。


對布拉瑞揚而言,林懷民是第一個給他學舞機會的長輩,羅曼菲可以說是第一位給他編舞機會的老師。國中畢業瞞著家人,布拉瑞揚搭火車翻過中央山脈,偷偷報考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當年的主考官就是林懷民。沒有受過正統舞蹈訓練的他,因林懷民一句:「給你考上了,你真的會來唸嗎?」開啓了布拉瑞揚跳舞的路。


布拉瑞揚從部落到大城市,因同學們譏笑口音不同,極欲擺脫原住民形象,努力矯正發音,一心要融入都市的同儕們。後來進入臺北藝術大學,首次編舞便受到羅曼菲賞識,協助發表「布拉瑞揚獨舞展」,成了台灣首位舉辦獨舞展的在學生。雲門2創立之初,羅曼菲一通電話敲到時在紐約的布拉瑞揚,他便回台為舞團編舞,成為雲門2首位駐團編舞家。布拉瑞揚在九〇初期,亦將自己的漢名改回原生部落名字,自此他以「布拉瑞揚」之名,意指「快樂的勇士」,在編舞路上,從台灣逐漸舞向全世界。今年二月份在紐約喬伊斯劇院的演出中,將見到布拉瑞揚於一九九九年挑樑擔任創團首演編舞家的作品《出遊》。


和任天堂一起長大的黃翊


他的眼球速度決定了思考的速度


雲門2最年輕的編舞家黃翊二十七歲,正是林懷民口中「站在網路的浪頭上」三位編舞家中的衝浪高手。家裡開國標舞舞蹈社,黃翊從小趴在舞蹈教室地板上仰望爸媽跳探戈,自此開始學國標舞。中學進入舞蹈班,在校接受正統舞蹈訓練,下了課朋友便以街舞會友。正當大眾印象藝術家都感性,似乎右腦比較發達。黃翊生長在一個充滿新科技的世代,從小看舞練舞,但也把「科學人」雜誌當日常讀物。


當全球藝術家大談「新媒體與藝術的跨界」時,新科技對黃翊而言,如陽光、空氣、水一般的自然。 黃翊的舞蹈風格與興趣一樣多元,可以很實驗性,也可以很純肢體性。黃翊愛玩科技,但是他認為科技只是工具,最後仍要回歸到身體。黃翊經常發想看似天馬行的編舞計畫,企圖運用高科技輔助,探詢舞者身體極限與新可能性。


黃翊大學時便開始編舞,驚人創意令林懷民稱他為「可怕的孩子」,法文中enfant terrible,意指才華洋溢,舞評則說「他是和任天堂一起長大的孩子,眼球速度決定了思考的速度,過去無從拷貝,令人拍案激賞。」二〇一〇年,黃翊在丹麥獲得跨界國際編舞大賽第二名,同年獲得台北數位藝術節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去年一月,更獲美國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選為「全球25位最受矚目的舞蹈工作者」。黃翊此次以兩個作品《Ta-Ta for Now》與《流魚》在紐約呈現他的多元風格。


最美麗的胖天鵝  伍國柱


登上德國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這次美國巡演中,雲門2將演出已逝編舞家伍國柱的作品《Tantalus》。這位德國舞評讚譽為「嬉戲、輕盈與深沉的完美結合」的編舞家,直到大學從未學過舞,當時仍主修戲劇導演。大學畢業後, 始於坊間舞蹈社學芭蕾舞。那時的伍國柱,二十四歲,體重九十六公斤,在同學與朋友的眼中,是「最美麗的胖天鵝」。二十六歲,伍國柱赴德國現代舞蹈劇場大師創辦的福克旺藝術學院舞蹈系修業。


二十八歲,仍在德國的伍國柱跨海寄自己的舞作DVD向羅曼菲自薦,希望有機會發表作品。在台灣的羅曼菲收到DVD,還沒看完便已經打越洋電話邀請他為雲門2編舞。自舞團創立,旅德期間經常應邀為雲門2編舞。二〇〇四年,伍國柱應聘為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德國媒體宣稱「伍國柱將帶領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走入新的歷史。」那年他三十四歲。林懷民同時邀他為雲門舞集編創《在高處》,舞未完成,他因罹患血癌倒下。二〇〇六年一月,三十六歲的伍國柱病逝台北。伍國柱作品個個受歡迎,深深觸動世界各地觀眾的心。雲門2持續演出伍國柱作品,將動人的作品與精神長留於舞團。


雲門2美國巡演行程自二月一日啓程到田納西州,旋即在二月五日抵達紐約,為喬伊斯劇院的開幕周演出而準備。五日當天下午三點,布拉瑞揚、鄭宗龍與黃翊三位編舞家,將先至紐約的台灣書院與觀眾面對面暢談創作歷程,預約參加講座者,請洽tcyang@tpecc.org。雲門2於二月八日、十日、十二日三天四場演出,購票資訊可洽www.joyce.org或電洽JoyceCharge (212)242-0800。


以下附上「雲門2」簡介,以及四位編舞家簡介供參考


雲門2紐約首演


2月8日(三)7:30pm


2月10日(五)8pm


2月12日(日)2pm & 7:30pm


The Joyce Theater


New York CityNew York


新聞聯絡人:


雲門2 Cloud Gate 2


劉怡伶 Elaine Liu


cell: 347-607-6478


email: elaineliu@cloudgate.org.tw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 Taipei Cultural Center


楊婷媜 Emmy Yang


tel: 212-697-6188 ext. 3


email: tcyang@tpecc.org


雲門


1973年創立的雲門舞集,早年以「藝術與生活」展演活動,行走台灣各地,為藝術扎根。隨著國際邀演增加,1999年5月成立雲門2,以培養年輕編舞家與專業舞者,以及深入各鄉鎮社區及校園巡演為宗旨,接棒推廣舞蹈藝術。


雲門2的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於1999年至2004年間,透過「青春編舞工作營」的舉辦,邀請傑出的年輕編舞家與舞團合作,在年度「春鬥」舞展中,與名家作品同台呈現。十多年來,合作過的編舞家包括羅曼菲、黎海寧、林懷民、古名伸、伍國柱、布拉瑞揚、鄭宗龍、黃翊、孫尚綺等。舞作風格迥異,充分展現舞團多元樣貌及舞者青春的活力與能量。


舞團也以講座結合演出的有機形式,將舞蹈帶進社區和校園,深入全台及金門、馬祖和澎湖等地,走過上百個鄉鎮、社區,近兩百所學校,超過800場演出,為70多萬民眾起舞。九二一地震重建區,學校禮堂、醫院、城鄉活動中心、部落廣場等,都是雲門2的舞台。


2000年,國立中正大學邀請舞團在校內規劃短期的藝術講座、舞蹈課程及示範演出,開啟了舞團「藝術駐校」的推廣模式。連續十年在中正大學開設的「與雲門2共舞」通識課程,已有二千多名學生選修。舞團也在台大、交大、中央、東華、高雄醫學、義守、台灣科技等大學駐校。


企業是雲門2實踐理想的重要推手。2001年起,在國泰金融集團支持下,透過「國泰藝術節──校園巡迴演出」,走進各級學校演出,十多年來,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學生熱烈歡迎,校園網路留言發燒不斷。


「藝術駐縣」更是舞團讓民眾感受「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機會。2007年起,雲門2受邀在高雄縣、桃園縣及嘉義市,進行「藝術駐縣」活動,每次兩周時間走訪縣內十餘個鄉鎮社區或校園,舉行一連串藝文活動,受到當地民眾熱情回應。


伍國柱 Tantalus編舞家


1970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縣彌陀鄉,24歲才開始學舞。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導演,畢業後赴歐,進入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舞蹈系,獲舞蹈家文憑。其後應聘福克旺藝術學院客席教師,為舞蹈系編作《一個洞》、《賦格》,他也應邀為烏帕塔歌劇院《奧菲》編舞。伍國柱的作品深具內涵,又不失幽默,獲邀於歐洲各藝術節邀演。


德國舞評家讚揚他的作品是「嬉戲、輕盈與深沉的完美結合」,紛紛以「令人屏息」、「令人懾服」來形容。2004年,應聘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媒體宣稱:「伍國柱將帶領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走入新的歷史!」


旅德期間,他也與台灣舞團合作。他為台北越界舞團編作《花月正春風》,並多次為雲門2編作,作品包括Tantalus、《前進,又後退》、《西風的話》等,尤以2004年作品《斷章》最獲好評。《PAR表演藝術雜誌》舞評認為,這個作品「掌握舞蹈劇場美學與精神的驚人成熟度」,德國舞評家譽稱為「幾近天堂的身體語言」。


2004年,伍國柱首度與雲門舞集合作,編作《在高處》。中國時報驚呼他是「可怕的天才!」德國劇場雜誌更盛讚他的編舞才氣,直追當代荷蘭編舞大師漢茲‧凡‧曼儂。就在《在高處》演出前,伍國柱發現罹患血癌。歷經十六個月抗癌奮戰,2006年病逝於台北,年僅36歲。


黃翊 《流魚》、Ta-Ta for Now 編舞家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所的黃翊,是極富潛力的年輕編舞家。攝影、錄像、裝置藝術,都是他涉獵的領域。他「擅長以細膩、有機的方式處理舞台上的真實身體,而同時又能在影像的虛擬空間中拓展身體與視覺關係出人意表的可能」。2010年以《低語》獲丹麥Cross Connection國際編舞大賽第二名。同年以《交響樂計畫  壹、機械提琴》獲得台北數位藝術節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2011年獲美國舞蹈雜誌選為「25位最受矚目舞蹈家」。


2004年以《灰階》初試啼聲,獲得「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銀牌。同年應邀在兩廳院「新點子舞展」發表《The Film - 序》。2005年獲菁霖基金會獎學金赴美,為美國舞蹈節編作Messed,舞評家譽為「舞蹈節最佳舞作」。2008年《身.音》首次應邀為雲門2編作,累積創作包括《流魚》、Ta-Ta for Now、《紅》、《浮動的房間》及《機械提琴 交響樂計畫之一》。


他也擅長結合層次豐富的影像與細膩的肢體展現,「在影像和舞蹈的穿梭中展示出深不可測的底蘊和舞蹈潛力。」2007年由羅曼菲舞蹈獎助金補助的舞蹈影像作品《轉 - Spin》,獲國立台灣美術館推薦,應邀於法國Enghien-Les-Bains Centre des Arts國際科技藝術節演出。2008年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竹林內廳,以四面環場觀眾席的形式作現場演出,結合裝置展覽、紀錄片展示,觀眾反應熱烈,2010年應兩廳院之邀於國家實驗劇場演出全新版本《SPIN 2010》。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出遊》編舞家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這位名字在排灣族語裡有「快樂的勇士」之稱的原住民編舞家,十二歲受雲門啓發,立志要成為舞者。未受過正規舞蹈訓練,但以優異的天賦考入左營高中舞蹈班,並保送考取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首次編舞即獲舞蹈家羅曼菲讚為「台灣舞蹈界難得的後起之秀」,隨即發表「布拉瑞揚獨舞展」,成為第一位發表個展的在校生,並獲《台灣舞蹈》雜誌票選為「舞台上最亮的舞者」之一,媒體讚賞為「能編,能舞,能讓你流淚」。


從亮眼的舞者到風格獨具的編舞家,布拉瑞揚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創作者。2000年在雲門擔任主要舞者,同時應邀為雲門2創團首演編舞。2004年5月,擔任雲門2首位駐團編舞家,編創《出遊》、UMA、《百合》、《星期一下午2:10》等舞作;作品《預見》被譽為「視野與質地已遠冠同輩,直追世界級的大師,有季利安那般的細膩神祕質感,在情感的推波助瀾上,卻更大膽狂野、毫不手軟」。2006年為雲門舞集編出深具土地情感的傑作《美麗島》,由民歌教父胡德夫與雲門舞者同台演出。


布拉瑞揚的作品氣度恢弘、語彙鮮明,具有強烈的能量,《美國舞蹈》雜誌讚許他「擁有強大而傑出的天分」。他經常受邀於美國維爾國際藝術節、雅各枕舞蹈節、澳洲WOMADlaide藝術節巡演;2009年為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編創經典《悲慟》系列,紐約時報讚譽「強烈的感染力,清新且獨樹一格的風格,使布拉瑞揚的作品最為顯著出色。」2011年3月再度受邀,為該舞團編創新作Deaths and Entrances,在林肯中心玫瑰劇院演出。同年夏天,為美國舞蹈藝術節編創新作 Landscapes 2011 ADF,深獲觀眾熱烈喜愛。


鄭宗龍 《牆》編舞家


當今最受矚目的新生代編舞家之一,德國、澳洲、倫敦、香港都看得到他的作品。


鄭宗龍「對世事有單純的關懷,他的舞蹈卻表現人性複雜深沉的情感。」作品「美麗,流暢」,「令人振奮且啟發人心」,被譽為台灣新世代「最擅長掌握抽象音樂結構的編舞者」,「不僅駕御音樂游刃有餘,更展演出舞者身體不同於尋常舞作的情緒溫度」。2006年的作品《狄德貝許》,自全球25個國家300個作品脫穎而出,獲得德國路德維希港劇院「No BALLET」當代編舞比賽銅牌獎;隔年應邀於「新舞風」展現作品的台灣編舞家。2011年以《在路上》獲羅馬國際編舞比賽最佳團體獎,西班牙MASDANZA編舞大賽首獎,並獲邀於西班牙巡迴。


鄭宗龍自幼習舞,曾參與游好彥舞團、台北芭蕾舞團。2002年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即加入雲門舞集,隨團參與紐約下一波、澳洲墨爾本、美國舞蹈節等重要國際藝術節巡演。他自大學時期即開始創作,多次應邀為台北藝術大學、驫舞劇場、卓庭竹舞團編舞。作品《較量》於台北國際舞蹈會議演出、《似相》入選兩廳院「新點子舞展」、《地下室》入選「亞洲青年編舞營」。《爻》應邀為「亞太藝術論壇」開幕,《白膠帶》獲邀於馬來西亞舞蹈節演出,《記憶》應邀赴香港舞蹈節,由香港演藝學院重新搬演。


2006年,首度為雲門2編創《莊嚴的笑話》,後成為雲門2特約編舞家,陸續為舞團編作《變》、《牆》、《裂》,及與臺北市國樂團跨界合作的《樂》。2007年,應邀為澳洲布里斯本Expressions舞團編作Fragments of Memory,備受好評。2009年,為倫敦拉邦過渡中心舞團編作Radix。同年,他與驫舞劇場共同創作演出的《骨》於紐約Joyce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