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藝術家侯怡亭 布魯克林Bushwick展出行為藝術錄像作品

  • 發佈日期:2014-05-15

中華民國文化部補助、2013年曾獲選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Residency Unlimited 駐村創作計畫駐村藝術家侯怡亭,應美國當代藝術策展人Naomi Lev女士之邀,參與其策劃的「初步研究:科技—重複使力傷害症候群」(Preliminary Study: Repetitive Strain Injury–Technology, RSI–T)主題聯展,參展藝術家包括侯怡亭(臺灣)、Budd Dees (美國)、Ann Oren(以色列)和Dov Talpaz(美國/以色列)四位藝術家,5月16日至6月15日於布許維克(Bushwick) SLag Gallery (56 Bogart Street)一同展出,開幕酒會訂於5月16日(週五)晚間7時至9時舉行,展期間適逢布許維克工作室開放日(Bushwick Open Studio)周末(5/30-6/1),勢將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欣賞最前衛藝術創作及一探藝術家工作室面貌。


展覽名稱看似與醫學相關又艱深難懂,顯示策展人欲藉由當代藝術作品探討藝術與生活行為關聯之意圖,實際上四位藝術家作品各具不同特色,有的幽默詼諧、有的感性溫情、有的饒富哲理,是十分值得一看的展覽。


RSI (Repetitive Strain Injuries) 一詞,原為醫學臨床術語,用於肌肉運動傷害以及神經系統被重複性的操作的案例。本展將探討當前的科技如何地介入日常的生活,進而帶來在身體上的挑戰;以及長期尷尬僵化的勞動方式而引起的肌肉骨骼變異、肢體劇烈的反覆振動、或機械式的壓迫等等,科技產品與人體關係逐步偏移失衡的狀態下,所造成的不順暢反應。展覽主題的起源是通過醫療和科研的初步探索的研究。相對遠古時代人的身體被建造為狩獵和採集食物,而今日我們的身體操作系統正在適應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展覽則呈現了這些快速變化下關於身體行為的藝術作品,討論及反省當前的科技如何影響我們日常,別於以往身體的一種當代的『不順暢』狀態,這近期的演變,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機能和物理屬性,且對我們的思維過程和感知的時間也壓倒性的影響。


臺灣藝術家侯怡亭的創作一向具有獨特氛圍與個人風格,此次參展亦回應策展人的議題論述,以行為錄像及裝置的方式呈現作品,包含二件錄像裝置及一系列攝影作品,去實驗阻擋部分的感官系統,進入一個科技資訊帶動的系統,身體行為及反應會呈現什麼樣的狀態?在著名的手機廣告中曾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如果說這個計畫相反地採取了『離開』的方式,離開了人性及肉眼所見,試圖地進入訊息系統中,製作並配帶名為『科技之眼』的面部裝置,使頭顱及眼前的智慧型手機,運作著指引路線的系統,從早晨的室內活動到戶外等等公共領域,該到何處走什麼路線,都將依循著資訊來成為依據。作品在不同的區域拍攝,而影片中人物因為配戴著裝置,同時有系統導航又有不同的語音導覽,在許多失誤及錯誤認知之下,呈現影片中主角像是一個現代科技的神經質主體。


本展於紐約展期結束後,並將巡迴至密西根州Muskegon 美術館展出。


展覽期程:5月16日- 6月15日, 2014年


開幕活動: 5月16日(週五), 2014, 7 -9 PM


展覽地點:SLAG Gallery ,56 Bogart Street ,New York, NY, 11206


開放時間:週四-週六1–6 pm


info@slaggallery.com Tel. 212 967 9818 , Fax. 212 967 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