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偉大的一瞬

  • 發佈日期:2015-05-28

策展│客座策展人:鄭美雅(臺灣);新美術館策展人:Johanna Burton (Keith Haring總監暨教育與公共參與部門策展人)、Lauren Cornell (2015新美術館三年展策展人,數位計畫暨「美術館即樞紐」策展人)、Sara O’Keeffe(助理策展人)
藝術家│周育正(臺灣)、姚瑞中(臺灣)、陳界仁(臺灣)、李傑、張奕滿、楊俊、Chelsea KNIGHT、Constantina ZAVITSANOS、Joel HOLMBERG 、Minouk LIM、Nir EVRON
展期│2015年5月27日到9月6日
開幕│2015年6月8日(限邀請)
展場│新美術館(New Museum)五樓,紐約(235 Bowery, New York, NY 10002, United States)

由中華民國文化部贊助,台北當代藝術中心鄭美雅與紐約新美術館策展人共同策劃的「偉大的一瞬」展覽,在紐約新美術館展出。「偉大的一瞬」展覽探討全球市場難以捉摸、甚或感性的面向,並評論其不平等狀態,藉此回應全球市場的投機性本質。本展覽為紐約新美術館教育部門策劃的春季計畫之一,檢視投機性的各種面向,包括其與信念之間的波動關係,以及關注看護與集體勞動的另類經濟。

展覽呈現的作品反映出一種瞬時性,使觀者感受到人類的藝術與生活物質環境的岌岌可危、空泛且失控。參展藝術家以各種抗議形式回應此種情境:有些藝術家的回應尖銳且深刻,另一些藝術家則以非理性與遊戲之方式對抗市場的矛盾。本展覽呈現之作品各擅勝場;薩維采諾(Constantina Zavitsanos)以一座高塔緩緩敘說著延續278年的個人與家庭負債;艾弗隆(Nir Evron)的攝影系列作品忠實呈現巴勒斯坦住宅區令人咋舌的建設速度,該處建築反映出無所不在的西式旅館與公寓大樓風格,脫鉤於當地文化;周育正的繪畫作品重新英國藝術家莫里諾(Geoff Molyneux)的原作,挑戰重視原創性與本真性的藝術市場。「偉大的一瞬」作為紐約新美術館國際夥伴計畫-「美術館即樞紐」的一部分,致力刻劃出全世界藝術家的共同關懷,並探索這些關懷當中更為廣泛的藝術與社會意涵。

羅伯特•斯特林‧克拉克(Robert Sterling Clark)基金會的贊助使「美術館即樞紐」計畫得以實現。紐約市文化局與紐約州藝術委員會亦為「美術館即樞紐」與其他公共計畫之贊助者。藝術家駐村與委託作品所需經費則由尼森/艾德里斯(Neeson/Edlis)藝術家委託基金會與渥菲爾特(Laurie Wolfert)慷慨解囊資助。

鄭美雅 簡介
策展人鄭美雅,1975年出生於台灣台南,英國米德賽刻斯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畢業,2010年赴日本3331千代田藝術中心駐村。同年與台灣多位策展人及藝 術家籌辦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曾任台北市當代藝術館策展人、”在地實驗”展覽經理。多次發表文章於典藏今藝術、畫廊雜誌、藝術與投資。

周育正 簡介
藝術家周育正則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赴法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 )新媒體工作室學習,2004年以最高榮譽取得法國國家高等造形文憑,並獲得年度雕塑獎,隨後於巴黎Premier Regard藝廊發表首次個展。2006年以第一位華人進入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最高階段塞那河研究計畫學程(Programme de la Recherche – La Seine)以及法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後文憑研究電腦科技與影像藝術(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 ),期間獲得法國外交部的全額補助進駐於巴黎國際藝術村,以及參與國際知名博覽會,如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ruselles),法國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2008年畢業的同年獲美國丹佛當代美術館 (MCA Denver)的邀請於新媒體藝廊舉辦首次美國個展,同年在台灣的個展即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為年度五大造形藝術展演的殊榮。2009年返台定居,專職於藝 術創作,並持續地在國內外發表。2011年以個展《東亞照明》獲得台新藝術獎的肯定,展演經驗豐富,至今於國內外發表20逾次的個人展演。

姚瑞中 簡介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代表台灣參加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 2009年亞太三年展、2010年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2012上海雙年展,海內外聯展百餘次。曾擔任天打那實驗體團長(1992~)、楊德昌電影美術指 導(1994)、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2006~2009)等工作,曾赴舊金山「海得嵐藝術中心」(1997)、倫敦「蓋斯沃克藝術家工作室」 (2001)、紐約ISCP(2006)及蘇格蘭Glenfiddich(2007)駐村。

陳界仁 簡介
1960年生於臺灣桃園,高職畢業,目前生活和工作於臺灣台北。陳界仁於80年代台灣戒嚴時期,曾經以游擊式的行為藝術干擾和挑釁當時的政治體制。1987年解嚴後,他停止創作沉寂了數年,於1996年重新開始創作。陳界仁的創作關注邊緣區域處於充滿「斷裂」與「不連續」的歷史與社會處境。他早期電腦修相的《魂魄暴亂1900--1999》系列,以修改歷史上的刑罰照 片為基礎,討論影像/權力、記憶/歷史、拍攝者/被攝者、殖民/去殖民之間複雜糾纏的關係,並提出在既有的「攝影史」外,還有處於失語和被詮釋位置的「被攝影者的歷史」。陳界仁的作品曾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2005、1999)、聖保羅雙年展(1998)、里昂雙年展(2000)、利物浦雙年展(2006)、伊斯坦堡雙年 展(2007)、雪梨雙年展(2006)、光州雙年展(2006、2000)、台北雙年展(2004、2002、1998)、上海雙年展(2004),福 岡三年展(2005)等當代藝術展覽,以及西班牙、里斯本、阿爾等攝影節與倫敦、溫哥華、愛丁堡等電影節。曾於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2007)、西班牙蘇 菲雅皇后美術館(2008)舉行個展。2000年獲韓國光州雙年展特別獎。2010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大型個展。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簡介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TCAC) 成立於2010年2月,為一群當代藝術家、策展人、學者及文化工作者所獨立籌設的藝術空間,以協會的組織型態成立,是藝術圈自我發表、互動、國際交流的平 台及實體空間,也是台灣當代藝術社群關心、研究、討論社會政治議題、文化政策、美學立場的公共領域。

新美術館 簡介
新美術館是東京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是一棟有7個樓面,8層樓高的建築。位於紐約的舊城市結構的關鍵地理和文化交集處。建築物高174英尺宛如疊放的箱子,箱子由核心離軸轉向不同的方向,傳達了美術館的活力,也創造了自然天光進入室內的機會,巧妙留下的窗口,提供城市城市絕佳的景觀平台。建築外皮層包覆銀色鋁合金鋼網,過濾光線創造神奇的陰影,新博物館本身的開放性和滲透性隱喻著不斷變動的當代藝術。該建築是藝術博物館首次從地面建築修建在市中心曼哈頓。不同高度開放的各種畫廊必須適切配置於71英尺寬112英尺深緊湊的基地上,其建築概念創造出不同級別偏離中心,內部空間無柱的流動空間畫廊(張基義)。

更多詳細資訊,以及本展相關公共活動,請見新美術館網頁www.newmuseum.org
新聞聯絡:press@newmuseum.org 或 joyingpeng@tca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