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藝術組織「國際創作暨策展機構」(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 ISCP)訂於今年12月5日至明年2月16日推出台灣藝術家雪克個展,以《重定現在》(Re-Re-Positioning the Present)為展題,檢視台灣生存在不同帝國邊緣的歷史背景,並剖析複雜的政治現況。本次展覽由文化部2016年選送ISCP駐村的策展人黃香凝統籌策劃。
台灣在日本半世紀(1895-1945)殖民期間,成為日本南向的基地,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敗戰後,被國民政府統治,接著在冷戰時期成為美國對抗共產政權的防線。
地理位置上,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上的台灣島,因異質板塊的俯衝作用而產生許多特殊地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處於不同政治勢力板塊邊緣的台灣,身分認同如同其地貌,在不同政經、文化意識形態板塊的隱沒作用下成形。
雪克的《隱沒帶》(The Subduction Zone Series) 即是以台灣特殊的地貌與地緣政治歷史為題材,這件作品由〈我們的現狀〉、〈我們的故事〉和〈我們的組曲〉三支短片構成,藝術家沿著板塊交界,分別探訪台北的大屯火山群、橫跨歐亞陸版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的花蓮玉里至安通段舊鐵道,以及位於台東的利吉惡地。在地質學家的眼裡,這些地點是見證板塊推擠運動的最佳教材;然而對雪克而言,她思考的是:有沒有可能藉由這些地貌去想像曾經歷過的政治鬥爭?如何在不同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 思維方式的衝突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如何重新想像自身的狀態?講述自身的故事?
除了地景,雪克也在影片中含納歷史檔案文件、個人記憶、學校活動與文化儀式等敘事元素的建構,進行電影書寫(cinematic writing)的藝術實踐。在另外一件作品《不沈的航空母艦》(An 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 中,她聚焦戰後到冷戰這段期間,透過史料檔案勾勒出完整的歷史和法則框架,同時也藉由個人書寫的方式呈現台灣島民反覆被帝國納入又排除的生活經驗。
策展人黃香凝 簡介
1982年生於臺北,現為臺北藝術團體tamtamART Taipei及臺北當代藝術館策展人,2016年獲文化部選送至ISCP駐村。其近期策展作品包括《羅莎的傷口》(臺北當代藝術館,2017)、《即將消逝的瞬間》(臺北當代藝術館,2016)、《入侵異託邦》、《非虛構電影》(2014)。黃香凝的作品往往聚焦當代藝術中美學與政治的關係,檢視藝術介入政治領域的過程,並提批判社會現實的視角,藉此想像更美好的未來。
展覽訊息
時間:2017年12月5日至2018年2月16日
地點:ISCP(1040 Metropolitan Ave., Brooklyn, 11211)
開幕:2017年12月5日晚間6-8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