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藝術家許尹齡與張君懿參加紐約ISCP駐村秋季開放工作室

  • 發佈日期:2014-11-03

開放期間:2014年11月8日至9日
開放時間:週六至週日,下午1時至6時
開幕酒會時間及地點:11月7日週五下午6時至9時於布魯克林,1040 Metropolitan Ave., Brooklyn, NY11211

中華民國文化部甄選藝術家許尹齡與張君懿參加紐約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 (ISCP)藝術村,進行為期4個月駐村計畫。ISCP藝術村每年邀請國際策展人、藝術家駐村,並舉辦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呈現藝術家駐村成果;本年秋季開放工作室時間為11月8日至9日,11月7日下午6時在該藝術村舉辦開放工作室開幕酒會。

藝術家簡介
許尹齡
198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現居住與工作在臺北。2013年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在臺北「就在藝術空間」舉行《睡眠博士》與《料理劇》兩次個展。參與河床劇團《萊茵黃金》及《六呎之下,十呎之上》舞台劇的視覺創作,於華山文創園區、誠品畫廊、國立台灣美術館展演。也曾參與韓國光州美術館(Gwangju Museum of Arts) Geumnam-ro畫廊Lights of Women聯展及香港Gallery EXIT的環行(Circuit) 聯展。

許尹齡的作品題材著重在人的行為與精神狀態,在每個系列的創作開始前她會先設立一個角色,並以這個人物的觀點去觀察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這些圖像無論是畫中的人物或是不合常理的空間都帶有一個相同的訊息-人們都在扮演著不同于自身的角色,為了生存這是必然的選擇,而這個狀態也同時展現了人類所有的慾望。諷刺的是,為了建構出這個世界,我們誠實地扮演好每一天的生活,這就是身而為人的本質嗎?

此次在紐約ISCP駐村時所進行的系列作品“ 所有快樂都會回來 ”,我設定了一個角色-一位標本製作師,他無法體會到任何情緒,以至於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愛、透過與他人及社會的關係得到歸屬感。唯有將這些情緒、這些抽象的關係具體實現,所以他開始將人的屍體拼湊成我們所認知的姿態,然後一一將這一切呈現在自己的面前,對自己進行一場關於人性的再教育。


張君懿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負笈法國後,獲評審團一致同意最高榮譽先後取得法國國立魯昂藝術學院碩士以及巴黎索邦第⼀大學造形藝術創作博士學位,隨即獲得德國漢⾼基金會暨法國人文科學中心獎學⾦,並為法國人文科學中心世界研究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從事當代藝術實踐與理論之研究。現旅居巴黎專職藝術創作,作品多次在法國畫廊、美術館以及藝文中心展出,並曾受邀至紐約、北京等地參展;重要展覽包括「巴黎不眠夜 : 『亞洲製造』錄像藝術展」、「年輕藝術家雙年展」、「E魔術師藝術節:歐洲新生代數位藝術創作」、「影像與新媒體展」、「錄像在場:錄像藝術家邀請展」等。

近年來的創作關注錄像、攝影之影像所呈顯的稀薄真實性,作品經常將單一現象的不同切面重塑為貌似平常實際卻脫離常軌的事件,或藉由動靜交錯的景象凸顯短暫與持存,以描畫永恆和瞬息萬變的共存感。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在紐約國際藝術村完成的《仙女湖》系列,構想源於一場在湖邊的捉迷藏遊戲,影像視角主要是沿著藏匿者/窺探者的目光鋪展開來─當藏匿者的腳步聲逐漸消失在四處,「抓人者」瞬即成為矚目的焦點,身上聚集了暗藏在各個角落裡的窺視。在不同視角的切換之間,自不同的場景裡歧出的「時」,拋開了事件的始末,像從片刻的裂縫中逃逸而劃出了各自的時間軸線,並在逕自開啟的另一道時間維度裡展開無始無終的循環。在此系列作品中,躲藏與尋找所展開的不再是單一的遊戲事件,甚至事件也遺失了主要軸線;重新被細節填滿的畫面讓「發生了什麼事」顯得不再重要,複多岔出的時空則邀請人們將目光從「事件」移開,轉向「時」本身,細細凝視每個正起著變化的「當下片刻」。

更多藝術家訊息
許尹齡www.yinlinghsu.com
張君懿www.chunyichang.com

新聞聯絡
駐紐約辦事處臺北文化中心
周彥璋 yenchou@tpe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