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 VR 作品前進紐約博物館 臺味文化結合科技躍上國際舞臺

  • 發佈日期:2025-05-16

臺灣文化內容策進院與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 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MoMI)合作推出臺灣 VR 特展《Portals of Solitude: Virtual Experiences from Taiwan》,精選四部臺灣原創VR作品展出,將臺灣的時代記憶、在地文化和家庭情感,化為精彩的沉浸式虛擬實境體驗,展期到7月27日。


本次在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展出的臺灣VR作品,主題風格多元,展現臺灣沉浸式內容的領先實力。《無法離開的人》以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為主題,獲2022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朵拉2.0》探討心理情結及性向認同議題,作品氛圍怪誕迷人、互動性極強;《病玫瑰》結合逐格拍攝技術與臺灣傳統捏麵技藝,表達疫情時期人們的感受;《八洞妖》則結合VR技術與臺灣傳統布袋戲文化,為觀眾帶來創新十足的視覺饗宴。


開展首週於5月2日在博物館內舉辦創作者線上座談,由策展人Michaela Ternasky-Holland主持,邀請導演陳芯宜、陳怡蓉、唐治中、劉育樹與觀眾分享創作及 VR 科技的應用。多位導演提到,VR 作品與以往傳統的動畫或是電影的鏡頭語言不同,擁有更全面的五官感受、是更接近現實的呈現方式,可以如時光機一般帶領觀眾跨越時空限制,體驗臺灣多元的歷史和人文。


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坐落在極具文化多元性的紐約皇后區阿斯托里亞(Astoria),擁有完整的影像藝術典藏,並以高度互動、沉浸式的展覽和新媒體節目成為熱門景點,每年參觀人次達 25 萬人。


文策院表示,這幾年臺灣沉浸式內容逐漸在國際嶄露頭角,陸續與國際展覽場域的合作,期待更多臺灣作品與實力獲得注目。為協助臺灣 VR 科技業者打造更完善的商業生態與發展藍圖,文策院將於 6 月 6 日於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實體舉辦產業論壇,參與者包含文策院、臺灣作品洽商代表及相關業界人士,將針對 VR 產業的製作、發行、銷售以及商務關係拓展等議題進行交流。


臺灣 VR 特展《Portals of Solitude: Virtual Experiences from Taiwan》於MoMI館內的Jane Henson Amphitheater展出至7月27日,觀眾憑入場門票即可現場登記體驗。



展覽資訊

臺灣 VR 特展《Portals of Solitude: Virtual Experiences from Taiwan》

展期:2025年4月25日至7月27日

    週四2-6pm (週四免費入場)

    週五2-8pm

    週六12-6pm

    週日12-6pm

地點: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 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MoMI)

36-01 35th Ave., Queens, NY 11106

https://movingimage.org/event/portals-of-solitude/


放映片單介紹


《無法離開的人》The Man Who Couldn’t Leave|陳芯宜 / 導演|2022, 35分鐘

在綠島曾關押政治犯的蠟像展示場,政治受難者坤伯述說著當年的情景。隨著坤伯導覽的腳步,觀眾彷彿穿越時光隧道,一同經歷了 1950 年代坤伯與難友阿青的故事。


《朵拉2.0》Dora|陳怡蓉 / 導演|2024, 30分鐘

在古代醫學劇場裡,我們透過佛洛伊德的催眠療法,深入探究朵拉—那位經歷介入鄰居夫婦感情、萌發同性愛戀,以及身陷戀父情結困境的女孩—的生活、記憶與潛意識。


《病玫瑰》The Sick Rose|唐治中、黃勻弦 / 導演|2024, 17分鐘

在疫情肆虐的年代,所有生物都陷入危機。人類的小女孩帶著一朵注入魔法的玫瑰,要穿越充滿病毒和冷漠的城市,將這朵玫瑰獻給在第一線醫院拼命守護生命的媽媽。


《八洞妖》Hungry|劉育樹 / 導演|2024, 11分鐘

布袋戲老師興仔的兒子小果平常缺乏母愛的照顧,只能在野臺的後臺陪伴父親演出。在一次向神明酬謝的演出中,小果不慎掉入了一個閃爍著金光的奇幻洞穴!其中突然出現了一些妖怪,它們紛紛擔任起了他的母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