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紐約Metrograph電影院合辦「穿梭時光:李康生焦點」(Drifting through Time: Focus on Lee Kang-sheng)」影展,在李康生出席新作《藍色太陽宮》映後座談近入高潮。李康生於4月25在紐約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相較於演戲,他更喜歡當導演的過程。
「穿梭時光:李康生焦點」自3月31日起至5月1日舉辦,選映《河流》、《天邊一朵雲》、《你那邊幾點》、《愛情萬歲》、《不散》、《黑眼圈》、《幫幫我愛神》、《藍色太陽宮》、《洞》、《小孩》、《我的臭小孩》、《一念》,彰顯李康生在臺灣電影史上的重要角色——既是優秀演員,也是傑出導演。
李康生表示,當導演比較辛苦,因爲他是需要自己創作劇本的導演,除此之外要自己找資金,然後是拍攝與後期製作,完成之後還要接受殘酷現實的票房考驗,加上要跑影展,整個過程大概要花三年,這個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也很享受,因爲可以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意境。
入圍過14次柏林、坎城與威尼斯影展的李康生,是目前在國際3大影展中,被提名最多次的華人演員;在個人編導部分,2003年執導首作《不見》,即入圍第4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2007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幫幫我愛神》入選第64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2017年李康生以自己的形象作為主題:「始終如一,更是唯一。」完成15分鐘短片《一念》,橫掃大中華、亞太區、坎城、韓國廣告片競賽,奪得全球廣告創意最高殿堂坎城國際創意節(Cannes Lions)品牌娛樂類項目銅獅獎。
李康生說,自己看電影是什麼都看,娛樂、漫威,到周星馳的喜劇,也會想這些電影爲什麼票房會好。和蔡明亮導演相比,他執導的電影「比較不那麼藝術」,也「比較不會爲自己拍片」。他希望自己能夠像李安導演一樣,兼顧藝術與票房。李康生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的劇本創作是關於街友的故事,他觀察在疫情之後,街友的生活更辛苦,可以獲得的資源更少,是他寫這個劇本的契機。
4月26日李康生預定出席出道作品《小孩》與執導短片《我的臭小孩》、《一念》映後座談。《小孩》是蔡明亮早期為電視節目所拍的作品,主要探討勒索、偷竊等青少年犯罪問題;《我的臭小孩》由李康生與蔡明亮合導,關懷罕見疾病高血氨症病友,兩部都貼近生活,也是蔡明亮執導少數「非常好懂」的作品。
4月27日李康生將出席執導《幫幫我愛神》映後座談。故事描述一名失業的男主角在落魄之時邂逅了一位檳榔西施,展開了人生新旅程,本片獲得2008年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攝影獎、釜山影展PPP首獎。資深影評人黃怡玫評論:「李康生的電影中明顯可見蔡明亮的影響,對於都市人的孤獨與絕望、都市空間的隔絕與疏離,以物體、身體做為寓言,但《幫幫我愛神》有一種不同於蔡導影片的氣氛。」
影展片單與放映時間請參閱Metrograph官網:https://metrograph.com/category/drifting-through-time-focus-on-lee-kang-sheng/